首页 > 穿越小说 > 大唐官最新章节列表

9.吴少诚得节

♂主编强推—>火爆爽文【收藏一下,方便下次阅读】

故而蔡州或者说淮西的割据,实则是地方和唐朝中央的对抗,或者说是申光蔡地区的土著军人集团,和中央的对抗。

不但申光蔡如此,其他割据的方镇,如淄青(平卢军)、魏博(天雄军)、恒冀(成德军)、幽燕(卢龙军)都是如此——本质都是汉人为主的地方军事集团,并不存在什么胡化。

是的,也即是陈寅恪在隋唐史稿里极力鼓吹的“胡化”理论,及由此理论衍生出来的唐代方镇“胡化”的说法,一概是伪概念。至于说什么胡化延续到宋朝,浸润在宋朝的军制里,更是无稽之谈。

现在一般认为淮西有胡化现象的,无外乎是说原本镇守北疆的平卢军有胡化,然后平卢军到了淄青、淮西后,将这些地区胡化,稍微审察下就知道这些说法完全站不住脚:平卢军至淄青时,战兵不过两万余,连家眷一起撑死十万人,就这两万人,还要考虑对安史叛军的战斗里因战亡、叛变而损失的,而平卢军当初被李忠臣带去淮西的,仅有五百到一千人而已。

那么申光蔡三州的总人口呢?保守估计也有四十万上下。

也即是说,李希烈反抗朝廷的军队里,只有那千把“假子”算是平卢子弟,其他的全是淮西土著子弟,或自周边州县招募的亡命,现在吴少诚的底盘亦是如此。

一千名所谓“胡化”或“半胡化”的汉兵(平卢军主体依旧是汉人,他们在北疆镇守时到底有多少程度的胡化,无迹可寻,陈寅恪大师根据杜牧给出身范阳的卢秀才所写的一篇碑文,就武断说什么河朔胡化了,汉人里盛行骑射、敢于驰战就是胡化?这种论调就是默认汉人自古无武勇基因,是很要不得,也很不严谨,实际自秦汉时代起,边郡汉人多习骑射,根本是司空见惯事),想要“胡化”四十万汉人,用脚趾头想想也晓得根本不可能,这批人重返淄青、淮西地区,重新被汉化还差不多。

那么蔡州地区,为什么会在唐朝被目为是民风凶悍之地,以至于中后期屡屡反叛朝廷呢?其实很简单,自秦汉时期起,这里和颍川地区处于洛阳、南阳、荆襄、淮南等几处富庶之地间,向来就是商贸发达之地,又浸染勇烈剽悍的楚文化,所以司马迁和班固都说汝南(蔡州)人有轻剽气息,东汉时期因汝南靠近当时政治中心(汉光武帝刘秀的家乡枣阳就靠着汝南),所以很重当地吏治,这才文教盛行,称百郡之首。但东汉灭亡后,蔡州地区到隋唐时期,政治地位边缘化,但军事、商业地位却依旧突出,舟车辐辏的同时,滋养大批豪帅、悍卒、大盗,便为难治之地,再加上安史之乱时,淮水流域兵戈酷烈,此后虽设军镇,但节度使向来为武人,最后致使淮西、汴宋直到徐泗地区,家家户户都有武器铠甲,有的是出去打劫,有的是防备打劫,山棚满山,江贼满江,民风日益彪悍。到了宋朝时期,政府依旧认为蔡州虽然土地肥沃,但桀骜习俗却没变化,故而要择选优秀的官员去治理才行,可宋元直到明清时代,非但蔡州,整个江淮地区因战事频繁,民风是越来越尚武轻文了。

所以朱元璋起家时,武将都是淮泗人,文士却大部分都是江浙人,便不难理解了。

莫非朱元璋也是胡化的结果?

故而藩镇割据,还是中央对地方的权力掌控失衡的结果,和胡化与否没任何关系。

就在吴少诚喜气洋洋时,李元平入内,对他献出了自保自固的数条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