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勒胡马最新章节列表

第四十五章、秘道

♂主编强推—>火爆爽文【收藏一下,方便下次阅读】

正如刘夜堂所预估的,胡军在午前渡过了淮水——二十多条巡船从侧翼放箭,尝试阻挠,但收效甚微——略加休整,便即分为二部:主力气势汹汹地直向蒋集岗杀来,另有百余骑折向西南方向。

根据刘夜堂的判断,这么小一支分队,不大可能绕远路来兜抄晋军的后路,可能只是去勘测、寻找其它道路而已。

距离晋阵二百步左右,胡军再次整列,然后首先派出七八十名骑兵,尝试发起冲击,果然难以突破拒马和长矛阵,反而遭到晋军后队的弓箭攒射,抛下了十多匹马和六七具尸体,狼狈而退。随即敌人就不动了,可能在分析形势,筹划取胜之策。

裴该虽然并非第一次临阵,但如此近距离观察战斗还是首次,他跨在坐骑上,双足踩镫,略略拔高些身体,手搭凉篷,看得是热血沸腾啊。因为蒋集岗在这一段地形最为狭窄,南北不过四五十步,故此晋军前锋可以排列出相当密集的阵形,以长矛兵为主,刀盾兵为辅,阵列厚达七层,裴该距离冲得最近的胡骑也有将近百步距离,除非传说中养叔之类的顶级高手到来,否则以普通骑弓是根本射不到他的,位置相当安全。

观战之时,他曾想派人去询问刘夜堂,说咱们就光放倒了这么几个敌人,不能算挫其锋锐啊,是不是要主动发起进攻哪?但是又一琢磨,还是不要对前线指挥官指手划脚,造成什么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吧,既已授命于刘夜堂,那就踏下心来,自己只当鼓舞士气的一个吉祥物好了。

不过由此亦可得知,身在军中,不能亲自参与谋划和指挥,实在是一件很让人烦心的事情,历史上那么多不知兵之人——比方说文臣领军,甚至宦官监军——都忍不住要插手军事,还真不能过于苛责。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明白这种诱惑力究竟有多大。

好吧,其实文臣和宦官之中,偶尔也有知兵者,武将也有几乎不能打的,不能用出身和身份来简单分类。

裴该既观察敌人,也观察己方,发现这支祖逖亲手训练出来的军队,放在这一时代,确实勉强可以算是“强兵”了,起码不比他在石勒军中所见过的那些中原步兵为差。虽然敌众我寡,但利用地形之便,再加上本军是主场作战,心理上也有优势,大获全胜或许无可奢望,但把胡军牢牢拦挡在此处,应该问题不大吧。除非支屈六真打算不计粮秣损耗,也不怕坐骑陷身泥沼,又有合适的向导,绕路而行,迫使己方后撤守城,否则最多三天,必然撤退。

裴该真没打算跟这儿留下那位月支族的老朋友,只要能把他赶走,别来妨碍自己种地,那便于愿足矣。

裴该不去掣肘战事,刘夜堂却不能对他不闻不问,真当是竖在阵中一杆无言的大旗,时不时地会派人过来禀报战况,同时也对下一阶段的战事做出预判。根据刘夜堂所说,胡军貌似还并没有转道或者分兵的意图,那么继续在坚阵前耽搁下去,最多黄昏时分,就必然后退扎营。今日晚间,可以尝试用精锐小队摸黑前往偷袭,若能得到淮上巡船的策应,必能大胜一阵。

裴该笑着说:“回报汝家营督,一切唯命是听,不必有所顾忌,亦不必事事请示。”

大概隔了将近两刻钟,胡军又再发起了第二次进攻,但派来的仍然不到百骑,并且没能跑近就撤回去了。晋军的步弓虽能及远,但准头太差,最终一人一马都没能留下,只有大概三名胡兵活蹦乱跳地带箭而还。

甄随也不知道从哪个地方钻出来,朝裴该一拱手:“老……末将请命,到前阵去,我弓力强,射得远,敌若再来,必能多留下几个!”裴该问他:“可有与夜堂商议?”甄随一撇嘴:“那厮只是不允,故来向都督请命。”裴该笑道:“我既将重任托付夜堂,汝也须听他将令。且汝今为一营之主,岂可孤身前出,暴虎冯河?”甄随一瞪俩眼,茫然问道:“啥暴虎?‘蓬山营’旗上也只是豹子……”裴该不耐烦地摆摆竹仗,把他给轰走了。

战斗自午后打响,一个多时辰里,胡骑一共就冲了这么两次,也不知道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口,打算撤了哪,还是想要疲乏晋军。当然刘夜堂早有防备,每隔两刻钟便命士卒变阵,替换部分人下来休息——要知道一直端着长矛是很累的,更重要是维持队形,神经紧绷,必然不能持久。

裴该逐渐感觉,这仗打得比当日远观石勒军进攻王赞所守备的阳夏城还要无聊,好几次憋了哈欠不敢在人前真打出来。不过他也很清楚,战场上丝毫松懈不得,别看这会儿打得缓,真到白刃交锋之时,局面瞬息万变,那时候想要打慢一点让你仔细观察和思考,进而及时将指令传达到前线各小队去,那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

眼瞧着胡军远远地整队,貌似打算发起第三次冲锋。刘夜堂立马在裴该侧前方约六七步远——也就是十米开外——手执长刀,随时准备用口呼、刀舞的方式将指令传达给身旁的掌旗人、司鼓人,掌旗人再以磨旗的方式、司鼓人以擂鼓的方式,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相互印证,把指令传递至第一线。这些手法,兵书上是基本不写的,裴该也几乎一无所知,都是军中世代相传。裴该琢磨着,等打完这仗,我也必须仔细研究一番才好——身为主将,岂可不明旗号,不通金鼓?那不变成王衍了嘛。

说真的,当世有过王衍之辈,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裴该身上的压力——我就算再次,也到不了他那种程度吧,昔日有王夷甫垫底,我可为“烈士”,将来有王夷甫垫底,说不定我还能成为“名将”嘞。

正这么想着,耳畔忽闻一声鸣镝,随即杂沓的马蹄声响起,胡军又开始发起了新一轮的冲锋。晋军兵将的主要精神全都放在正面,只有裴该无所事事,满脑子胡思乱想,其感观对于侧方也有一定的察觉,当下不禁一愕——咦,这鸣镝声不是从对面传来的?是哪儿在射鸣镝?

鸣镝乃胡骑专用的号令——因为战马疾驰冲锋时不易看清旗号,也不好背着面大鼓来擂——晋军中用得不多。所以一听鸣镝响,就知道是敌人下指令了,但为什么不是在正面,而是在侧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