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大唐颂最新章节列表

第六百章 工业扩张

♂主编强推—>火爆爽文【收藏一下,方便下次阅读】

“张总办,这是皇后娘娘的命令,要求皇氏集团联合徐氏组建一支联合货运船队在波斯都督府港口待命,协助张家和马家船队从即日起负责运输开凿腓尼基运河所需物资和人员。”张强从皇宫出来之后就和徐兴夏接到了巧兮传过来的命令。

“呵呵,本来向不去插手西洋航运的,结果没想到皇后娘娘直接将你我手中的船队又调走了一个,想来是西洋那边的任务很紧啊。否则的话依靠张家和马家的船队足以承担运输任务,没有必要让你我调集船队协助。”徐兴夏在旁边苦笑道:“咱们抓紧时间吧,我记得我徐家的西洋总部还设在了西海郡,我得抓紧时间通知他们调集船只然后前往波斯都督府。”

“谁让你老是低调,皇上才没有打击你们这些豪商豪门的心思呢,只要你们奉公守法,皇上是希望你们做得越大越好。”张强对于这位许氏集团掌门人的性子也是无奈,拉着他快步而去,两人回去之后立即调遣船队开始紧急赶赴波斯都督府。得益于海军陆战队和西洋舰队这几年来不间断的在开拓西洋航线上的补给站点,持续不断打击天竺半岛上面的土著势力,这样一来整个西洋航线的补给网络已经逐步形成,如果加上这一次借助运河开凿的机会将补给据点和海军驻扎地点迁移到阿非利加洲附近,那么不仅仅到时候整个大唐对外的影响力会极大增强,而且海军势必也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期。他们这些远航贸易的经营者也会跟着大唐帝国和海军的步伐走的更远。

张强和徐兴夏在按照巧兮的命令开始调集船队前往波斯都督府的时候,建设部已经和交通部联合组建了腓尼基运河开凿指挥部,由交通部副部长林远图负全责,具体施工单位则由汴州省布政使徐宁家族的运河疏浚公司和长安建设公司共同承担。运河疏浚公司负责运河施工,长安建设公司负责陆地附着物等建设施工,二者同时开工。林远图和外事部组成的联合团队启程前往大食帝国埃及行省,林远图主要负责指挥协调,外事部则负责和大食帝国联络,赶在年底之前指挥部人员就已经开始出发,从波斯都督府乘船前往红海然后和海军前期抵达的人员汇合。而也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来自大唐内地大批量的建筑物资和数千人的工程技术人员也纷纷启程前往西北。这一举动甚至让西北铁路线连续好几天前往西北的都是运输这些物资的列车,位于丰州和中原洛阳等地的物资首发站甚至将其他需要运往西北的物资都临时放弃了。而西北诸省也在西北行辕的指挥下开始将无数早就囤积好的物资打包运往各铁路沿线的站点,等待火车前来装运送往波斯都督府港口码头。因为大食帝国内部的建筑材料大唐帝国的技术工人根本就不屑一顾,所以除了石头等少数寥寥无几的本地原材料之外,其他所有的物资和建材全部都需要从帝国本土运输。内阁这一次拿出了前所未有的魄力在异国他乡修造运河,甚至贴钱去修也让此行所有人都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这一点甚至就连西征军指挥部都察觉了。大唐花费这么大力气这么大本钱开凿的运河不可能最终却留给大食帝国。所以几乎就在运河条约传回帝国的同一时间,西征军指挥部的所有人都开始将目光瞄准了那片听暗卫说是沙漠、大河和海洋并存的一个神奇之地。不仅仅秦空开始调集西北暗卫力量增强了大食帝国和埃及行省的刺探,西征军指挥部也开始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兵棋推演,并且开始抽调部队认真研究防守运河和支援运河护卫队的相关预案。

万毅和高斯继所领衔的西征军指挥部都明白,这条运河一旦修通,不仅仅大食帝国的力量会得到极大地增强,对外战略会发生极大地转变。而大唐也一样。一旦腓尼基运河修通就意味着大唐对西战略第一次有了除西征军之外的第二支力量来执行。海军在遥远的西部将和西征军一起承担起大唐对西整个战略的执行。所以西征军这边在调整部署进行兵棋推演,位于长安的总参也悄然向大连造船厂下达了总计五艘山东级战舰、十五艘出云级战舰和二十艘复兴级战舰的庞大造舰命令。为此郭崇韬甚至和装备处协调,有后勤部装备处出资在渤海湾奉天省再次建工建造一个年产钢铁达到二十万吨的大型钢铁厂,将位于奉天省三个发掘出来的铁矿和煤矿直接搬了出来进行大规模开采。而徐家和马家原本就承担的南洋矿产资源开采和运输任务在年后也被工业部直接下达命令要求他们务必确保天启十二年的开采和运输量比起上一年要增加一倍以上。这一次内阁是铁了心打算借着大规模在海外开凿运河的机会进一步整顿国内工业,同时借此将整个工业规模再次提升一个层次。同时因为以后的腓尼基运河将由交通部直接负责运营,所以这等于是将以后腓尼基运河的收益全部拿出来推动帝国工业的发展,等于也是另一种类型的国家工业扶持计划了,通过人为的大规模放水来短时间内增加工业发展的动力。这种在如今看来神乎其神的金融手段是第一次依靠张建忠、殷红林这些人来制定执行的。这才是让李玄清真正感到意外的现象,虽然这些手段在金本位的约束之下尚有很多缺陷和弊端,但是看到自己培养起来的金融人才真正的独当一面,制定出合乎帝国经济发展现状的金融政策,这才是帝国最需要的人才。他们已经学会了在自己不出手支持的情况之下独立思考独立运作整个帝国的金融系统。

所以在李玄清和巧兮接过这份计划的时候第一时间批复同意执行,由此内阁在天启十一年底颁布了完整的经济扶持发展计划。由帝国牵头,以开凿腓尼基运河为出发点,调整辅助整个帝国的工商业和金融行业。在中央银行发行的一亿运河债券顺利募集完毕之后,直接开具了总额七千万唐币的庞大采购清单,涉及到以建材和基础原材料生产为中心的几乎整个帝国工业门类,以庞大的采购清单来吸引国内各个工业行业来完成产能扩充、技术升级。为此中央银行给已经完成全国部署的工商银行以及成立不到半年由慕容家和和徐家联合财政部资产管理总公司组建的大唐远洋银行下达了在原有贷款量的基础上增加贷款发放量以达到扶助工业扶持计划的命令,并且首次由殷红林签署命令,降低存款准备金的上限,向两家银行释放更多的流动现金、以此来缓解因为大批量订单任务下达带来的流动资金紧缺的现象。

这样的大规模工业扩张扶助计划和中央银行下达的增加贷款发放量的命令顿时掀起了大唐内地工业发展的新高潮,这种现象和政治上两党深入各地竞争参议员名额的活动倒是遥相呼应。这些构成了天启十一年最后的几天加上天启十二年一整年的帝国发展的常态。

不过这些都已经不需要李玄清去考虑了,甚至天启十二年的帝国会议李玄清都不打算主动发言,不管是内阁、天策府还是律法院甚至正在积极转变的参议院都已经逐渐成熟,自己需要提点的地方已经不多了。所以李玄清在年节之后更多的还是考虑如何补全张建忠和殷红林等人制定的这个工业扶持计划的漏洞。在金本位的约束之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和帝国金银储备量相挂钩的。中央银行的唐币发行量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基本原则,否则的话一旦超发货币带来唐币贬值那么必然会引起整个金融系统的崩溃。但是这个工业扶持计划表面上看只是涉及到运河物资建材采购的区区数千万唐币,甚至整个运河前后所需按照交通部最后的测算,也不会超过三亿唐币。但是在运河采购的背后却是内阁和中央银行趁机拿出来的庞大的扶持工业发展的天量资金。其中光是由内阁财政部和后勤装备处等帝国直接控制的另行投资就远远不止这些,这还不算中央银行下达的新增贷款。这些资金在短时间内纷纷涌入市场让工商业发展势头更加火爆的同时,也在严重挑战帝国金融制度的基本原则。按照中央银行的统计,每年新增的金银储备只有只够新增发行大约三到五亿唐币,这根本无法和这么庞大的支出相比。要知道除了运河债券是从市场上回收唐币然后重新发放之外,其他的支出可都是需要帝国全部增发货币才能够完成,而腓尼基运河要想开始回收成本只怕要数年以后了。所以缺少的金银储备必须另想办法,这才是李玄清和巧兮最头疼的问题。